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稻種植區之一,但由于氣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影響,水稻病蟲害問題也比較突出。以下是東北地區常見的水稻病蟲害:
病害
稻瘟病
稻瘟病是東北地區最為嚴重的水稻病害之一,主要發生在稻穗上,會導致稻穗變黑、變軟、變糯等情況,嚴重的話會導致稻谷變質。防治措施包括選用抗稻瘟病的品種、合理施肥、及時噴灑殺菌劑等。
紋枯病
紋枯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發生在水稻的葉片和稈上,會導致葉片枯黃、稈子變黑、倒伏等情況。防治措施包括選用抗紋枯病的品種、合理施肥、及時噴灑殺菌劑等。
蟲害
稻飛虱
稻飛虱是東北地區最為嚴重的水稻蟲害之一,主要發生在水稻的葉片上,會導致葉片黃化、卷曲、脫落等情況,嚴重的話會導致水稻減產。防治措施包括及時清除蟲源、噴灑殺蟲劑等。
稻螟
稻螟是一種由昆蟲引起的水稻蟲害,主要發生在水稻的莖、葉、穗等部位,會導致葉片被啃食、莖稈被蛀、稻穗被吃等情況,嚴重的話會導致水稻減產。防治措施包括及時清除蟲源、噴灑殺蟲劑等。
水稻病蟲害對于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植來說是一個較大的問題,需要農民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來避免或減輕病蟲害的損失。
相關拓展:
問:老家在東北,種植的水稻發現有潛葉蠅,該如何防治?
1.8%阿維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噴霧,也可用吡蟲啉、啶蟲脒、短穩桿菌等藥劑,按說明兌水噴霧防治。在其中可見乳白色或黃白色幼蟲,發生嚴重時,可造成葉片枯死、腐爛,對水稻生長和產量有較大影響。如果防治不及時的話,擴散的潛葉蠅會將正片的水稻秧苗啃食殆盡,這不是空穴來風,很嚴重的事情。輕者會造成葉片枯萎,重州如者則有可能造成植株死亡。防止的方法有以下幾條。
每年4月末時開始活動,5月中旬是它的產卵高峰,一般將卵產在秧苗或雜草上,危害性較大。在5月末6月初,在水稻池埂上每隔30米根據每年的發病情況和當地的天氣情況,最好做到在發生之前提前處理,這樣代價不高但是能控制損失。
不僅對豌豆品質和產量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引起整株枯死。那么豌豆潛葉蠅該怎樣防治呢?農業高穗措施,注意清理田間的殘枝枯葉,在發現潛葉蠅為害時,可將被為害的葉片摘除,以減少蟲源。主要以幼蟲危害豌豆葉片。成蟲3毫米左右,淡***,幼蟲共有3齡,1齡幼蟲透明狀,百分之60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可防治蚜蟲、紅蜘蛛、蔥薊馬、潛葉蠅等害蟲。
如豇豆、菜豆、苦荬菜等,可人工摘除蟲蛹,有針對性地清除雜草,減少越夏蟲源。留種茼蒿株害率高達100%,葉害率90%。部分地區已從次要害蟲轉變成主要害蟲。用滅蠅胺,或阿維滅蠅胺。前期用阿維菌素預防,最冊念啟好加一點香油!嚴重情況下可使作物整個植株葉片枯萎,影響豌豆的果莢飽滿,降低作物產量和品質。如豇豆、菜豆、苦荬菜等,可人工摘除蟲蛹,有針對性地清除雜草,減少越夏蟲源。
問:淺談黑龍江省水稻紋枯病發生原因分析與防治措施 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屬半知菌亞門,無孢目,是黑龍江省稻區的主要病害之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稻作片面追求高產,大量偏施氮肥,增加密度,引起該病逐年加重。近年,黑龍江槐大省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區水稻紋枯病大面積發生,為害程度之嚴重,產量損失之大是近年來所少有的。筆者結合調查,對近年黑龍江省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原因進行了分析探討,并結合全省的實際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1 近年水稻紋枯病發生的特點
1.1發生范圍廣,面積大
據調查,近年黑龍江省水稻紋枯病有22個縣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其中在佳木斯地區發生面積最廣,其中建三江墾區受害面積就達20%。
1.2發生程度重,產量損失大
該病發病后葉片枯死,結實率下降,千粒重減輕,秕谷增多,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達50%以上。該病以分蘗盛期到穗期受害最重,主要為害葉鞘,也可為害葉片。葉鞘受害,初在近水面處生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清楚的斑點,后漸漸擴大成邊緣淡褐色、中央灰綠色、外圍稍呈濕潤狀的橢圓形。病斑多時,常數個相互結合成不規則云紋狀大斑,導致病部上面的葉片發黃枯死。葉片上的病斑與葉鞘相似,但形狀不規則。
1.4發病時間較為集中
調查表明,每年7月中旬起,該病就開侵染稻株并流行蔓延,到8月中旬已爆發成災,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2 病害流行的條件與原因分析
2.1菌源數量充足
水稻紋枯病在洋縣屬常發性病害,一般發病田中殘留在土壤中的菌核數量達到150萬粒/hm2以上,且生活力極強,土表的菌核越冬存活率達96%以上;土層下20~30,的菌核越冬存活率高達88%以上。當菌核數達90萬粒/hm2以上時,遇適宜條件就可引發紋枯病流行物檔。因此,充足的菌源數量是水稻紋枯病大發生的原因之一。
2.2品種抗病性下降
經統計,黑龍江省發病株率在50%以上的水稻品種占69%,產量損失40%以上。這些品種在洋縣已經種植多年,對紋枯病的抗性下降,亦是引發紋枯病大流行的原因之
2.3氣侯條件適宜
黑龍江省7~8月正值雨季,相對濕度為82%~88%,水稻正是拔節期,有利于病菌入侵,從而加重了紋枯病的上升擴展。加之茅坪、金水、秧田地處山區河道,多雨多霧、光照少、相對濕度高,更有利于紋枯病的發生。8月上中旬高溫、多雨、寡照的氣候條件與水稻生育期及紋枯病侵染流行的條件高度吻合,是造成黑龍江省水稻紋枯病大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4栽培管理技術不當
2.4.1栽培不科學
不同的栽培方式對病害的發生程度也有一定的影響。黑龍江省普遍采取合理密植,通風透光條件好,紋枯病發生輕;有些山區采用廂式栽培,間隔2m留1條通風溝,紋枯病發生輕;金水、秧田、茅坪等鄉鎮采取“鋪蓋”式插植、密度大,紋枯病發生重。
2.4.2施肥不妥當
從金水、秧田、華陽、茅坪等鄉鎮的調查情況來看,同是兩季田或一季田,施肥量大、施肥種類單一、偏施氮肥的田塊比實行配方施肥、施肥量輕的邊坎田發病重。
2.5防治技術不到位
一是防治失時,由于紋枯病在黑龍江省正常年份未造成嚴重災害,沒有引起農戶的重視,加鉛螞豎之發病初期病斑隱藏在植株中下部的葉鞘及莖稈上,不易被發現,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當爆發成災時,防治偏晚,收效甚微。二是用藥不當。有的農戶發現水稻葉片發黃,按照往年經驗,買防治二化螟或白葉枯的藥劑進行防治,施藥不對癥,自然沒有效果。
3 防治對策
3.1選用抗病品種
黑龍江省目前尚無高抗水稻紋枯病的品種,但品種間對紋枯病抗病性有一定差異。因此淘汰種植時間長,抗病性下降的老品種,選用較為抗病的新品種是杜絕水稻紋枯病大發生的一條有效途徑。
3.2改進栽培管理技術
3.2.1精耕細作,減少菌源
對冬水田進行秋季深耕,深埋菌核;留作稻田的,春季耙耱后撈去水面的浪渣,清除殘留的稻茬、稻草及田邊雜草并集中燒毀,減少菌源,嚴禁亂扔,傳播病菌。
3.2.2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
氮、磷、鉀、鋅配合使用,增施有機肥;施足底肥,輕施、早施追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性。
3.2.3適時播插,密度適宜
把插秧時間安排在高產插期,早熟雜交品種和常規品種密度控制在19.5萬-22.5萬穴/hm2,基本苗165萬~195萬穗/hm2,中晚熟品種18萬~21萬穴/hm2,基本苗135萬~165萬穗/hm2。采取壟畦栽培或廂式栽培,改變稻田生態環境,達到控制病害滋生的目的。
3.2.4科學灌水,適時曬田
根據水稻生育期的特點,合理排灌,把握“前淺、中曬、后濕潤”的原則,做到分蘗淺水、足苗露田、曬田促根、長穗濕潤、不早斷水,改變長期深水灌田的不良習慣。尤其在分蘗末至拔節前要適時曬田,促進稻株健壯生長,起到以水控病、抑制紋枯病發生流行的效果。
3.3掌握防治適期,科學合理用藥
一是掌握防治的最佳時期。以孕穗期一次防治最為經濟有效嘲,結合洋縣的水稻生長發育特點,確定洋縣的防治時間在7月中旬??筛鶕邷?、高濕等有利于病害發生的實際情況,連續防治2-3次,間隔7-10d。二是重點挑治。重點挑治易感病品種、發病早的高產田及上年發生嚴重的田塊。三是合理用藥??捎?0%愛苗乳油225mL/hm2或5%井岡霉素可溶性粉劑1200~1500g/hm2,或75%紋達克可濕性粉劑1125g/hm2,加水50對稻株中下部噴霧,或用5%井岡霉素水劑1500mL/hm2,加水30L/hm2,加土30kg/hm2,拌和制成毒土撒施在稻株基部。若施藥后遇雨,天晴后立即重新防治。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蘿北縣種子管理站)
問:廣西地區水稻的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水稻年種植面積約3400萬畝,病蟲總體發生程度4(5)級,年發生面積約9000萬畝次。水稻螟蟲(三化螟、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癭蚊、稻瘟病等是廣西水稻最主要病蟲害,近年一般為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稻飛虱、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瘟病在局部地區達大發生程度,發生面積在5500萬畝次左右,對糧食生產構成較大威脅。經防治水稻病蟲后,廣西年挽回稻谷損失160萬噸左右,但仍年損失約15萬噸。一、 近年廣西水稻重大病蟲發生為害概況
(一)稻飛虱 稻飛虱是廣西頭號水稻害蟲,具有遷飛性、暴發性、為害重等特點,嚴重影響水稻的高產穩產,近年其發生程度均達4(5)級,廣西大部稻區普遍發生,年發生面積2000萬畝次左右,約占水稻種植面積的65%,為害損失嚴重,經防治后每年仍造成稻谷損失約5萬噸。近年其發生特點:①發生代數多,發生面積大、為害時期長,早、晚稻受害嚴重,廣西以桂東北、桂東南及桂中大部地區發生嚴重,一般都達到中等偏重至大發生程度。②發生期偏早,一般偏早7~10天左右。③遷飛性害蟲,受氣候的影響較大。
(二)稻縱卷葉螟 近年來發生程度為3(4-5)級,發生的主要區域為桂東北、桂東南及桂中大部稻區,發生面積和造成的實際損失逐年上升,2023年發生程度達4(5),發生面積及實際損失分別達1700萬畝次、4.5萬噸,為近10年的偏重發生年,尤其是在桂北南部、桂東南部和沿海稻區持續上升為害。
(三)三化螟 近年發生程度為3(4-5)級,主要發生區域為桂東北、桂中及桂南大部稻區,年發生面積超過1100萬畝次,占種植面積的1/3。實際損失1-2萬噸。近年其發生為害特點:①區域性發生明顯,主要發生區域是桂東北南部、桂中以及桂西南稻區。②桂東北南部、桂中地區的發生回升較快,并且平穩增長。③發生量多,成蟲盛發期長、為害較重。④防治特效農藥品種較少,銳勁特防效好,但成本高,推廣應用難度大。
(四)稻瘟病 全區總體發生一般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發生,近年年發生面積在850萬畝次左右,約占水稻種植面積的1/4多。其發生特點是:①以歷史病區和種植感病品種的稻區,特別是桂東北、桂東南及沿海地區局部稻田發生較重。②個別感病的優質稻、常規稻發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窩”,產量損失較大。③發生面積大、為害嚴重。④桂西和桂西南山區局部稻區在惡劣氣候影響下發生為害嚴重,常在局部造成毀滅性災害。
(五)稻紋枯病 近年總體發生程度為4(5)級,年發生面積約2000萬畝次,主要發生區域在除桂北、桂西南的北部以外的全區大部稻區,其中桂東北、桂東南高產稻區發生偏重。
(六)二化螟 此蟲不是廣西水稻主要害蟲,近年來發生程度為1(2)級,發生的主要區域為桂北(主要是桂林市)的早稻-中稻-晚稻混栽區,發生面積110萬畝次左右。近年二化螟在我區桂北、桂西右江河谷稻區發生上升明顯。
此外,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總體發生程度維持在 3級,年發生面積約300 萬畝次,主要發生區域在桂東南、沿海的大部及桂中、桂東北、桂西南的部分稻區。稻癭蚊總體發生程度為2(3)級,發生面積250萬畝次,主要發生區域為桂東北南部、桂中、桂西南稻區。
二、 2023年早稻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情況
(一)發生概況
由于持續春旱,早稻春插進度比上年緩慢,后期降雨較多,春插結束比上年早,早稻實插面積1455萬畝,同比增加24萬畝。前期干旱病蟲發生比上年同期輕,后期由于頻繁降雨,高溫高濕的環境利于病蟲發生危害,發生程度比上年同期偏重。2023年早稻病蟲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約4400萬畝次。與上年比,紋枯病、穗瘟、稻飛虱、第三代稻縱卷葉螟、第三代三化螟偏重。
1、稻瘟病 總體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420萬畝次。葉瘟5月上旬進入流行期,穗瘟始6月中旬末進入流行期。葉瘟病葉率一般為1.9%~11.3%,高的達30.6%~61.2%,病情指數一般為0.8~6.4,高的達11.9~39.5。穗瘟病穗率一般為2.4%~6.2%,嚴重的達11.3%~38.3%,局部則高達68.3%~90.0%;損失率一般為1.2%~2.1%,重的達13.5%~44.7%。
2、稻紋枯病 5月下旬進入流行期,總體為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約1050萬畝次,大部稻區普遍發生。病叢率一般為20.3%~68.6%,重的達73.1%~100%;病株率一般11.6%~63.5%,重的達72.4%~94.5%。
3、稻飛虱 總體發生程度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約1000萬畝次,大部稻區普遍發生,發生期接近上年,屬偏早發生年份。燈下遷入峰出現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其中5月6~10日,全區大部縣燈下蟲量不同程度出現一個遷入峰,遷入量達到歷史最高。田間大部稻區第3代稻飛虱發生比上年偏重,百叢蟲量一般1004~2650頭,多的達3500~8000頭,少數稻區高達9800~頭。
4、稻縱卷葉螟 總體中等、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約900萬畝次。第2代成蟲遷入峰次多,其中5月18~20日遷入范圍廣量多,尤以崇左市及沿海稻區發生最重。一般畝成蟲量為2000~4000頭,高的6920~9140頭,局部稻區高達~頭。第3代稻縱卷葉螟全區普遍發生,其中桂東南大部、桂中及桂西北局部稻區發生比上年偏重,畝成蟲量一般為300~1600頭,高的為2000~4500頭。
5、三化螟 總體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面積460萬畝次。主要發生區域在桂中、桂東南及桂南部分稻區。第2代三化螟發生面積、作物受害率及殘蟲量,除桂東北、桂中局部比上年有所減少外,其余稻區大部增加。畝殘蟲量一般為100~1100頭,多的達1600~3500頭,局部稻田則高達6800~頭;白穗率一般為0.1%~1.5%,高的達2.6%~5.3%,局部稻區達12.2%~17.7%。
6、蝗蟲 5月下旬以來,部分地區土蝗暴發為害,其發生面積之大、蟲口密度之高為近二十年來少見。截止6月底不完全統計:全區宜蝗面積超過300萬畝,發生面積近67萬畝。主要種群為異岐蔗蝗、腹露蝗、棉蝗、竹蝗、中華稻蝗、小車蝗等。為害作物有:竹、玉米、甘蔗、水稻、花生、黃豆、桑、柳、芋、牧草等。發生區域主要是旱、澇明顯的地區,尤以玉林、欽州、防城港三市的大部及全州、灌陽、永福、靈川、鹿寨、融安、梧州郊區、隆安、平南、覃塘等縣(區)局部地區發生嚴重。每平方米有蟲3~10頭,多的為15~60頭,高密度發生區每平方米有蟲100~400頭,欽北、全州、灌陽等縣局部蟲區則高達1000~3000頭。受害嚴重的竹、玉米、甘蔗、牧草等植株葉片均被啃光。
(二)防治概況
至6月底止,全區早稻病蟲害防治面積約4300萬畝次,占發生面積的90%以上,為保障早稻安全生產做出了積極貢獻。開展主要防治工作如下:
1、加強組織領導,規范和強化公益性防治行為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自治區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自治區農業廳成立由張明沛廳長、韋祖漢副廳長為正、副組長的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領導小組,全區各地也相應成立了由當地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領導掛帥的農作物重大病蟲災害防治指揮機構,切實加大對水稻病蟲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落實“領導、組織、資金、技術、物資”五到位,扎實有效的開展水稻病蟲防治工作。年初以來,自治區農業廳和植??傉鞠群笙隆蛾P于印發2023年春季農區滅鼠工作意見的通知》、《關于發布〈2023年全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預案的通知〉》、《關于切實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關于切實抓好洪澇災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關于印發2023年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等,要求區、市、縣***農業行政部門建立應急防治預案制度,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關鍵時期、重點區域、重大病蟲害的防治組織實施,確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自治區植??傉鞠群蠼M織召開“2023年上半年全區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3月)、“2023年全區水稻螟蟲等重大病蟲防治研討會”(3月)和“2023年全區早稻中后期病蟲防治工作現場會”,制定水稻病蟲害防治目標任務,確定防治策略和應急防治機制,具體部署有關防治工作。
2、加強監測預警,明確主攻對象,打好關鍵防治戰役
各級植保部門加強對病蟲發生動態的監測,堅持田間調查,準確發布病蟲情報。截止6月底,自治區、市、縣(市、區)***植保站分別發布了14、160、885期病蟲情報,情報內容涵蓋春季農田滅鼠、春灌滅螟、種子消毒、早稻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水稻螟蟲、水稻遷飛性害蟲、早稻中后期病蟲害發生趨勢、稻穗瘟及洪澇災后病蟲發生及防治等重大病蟲害發生動態及發生趨勢、防治意見等內容,并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意見,科學指導防治工作。全區早稻病蟲防治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為主攻防治對象,同時抓好農區統一滅鼠,重點組織實施三大關鍵防治戰役。一是春季季農區統一滅鼠。全區春季農區滅鼠約1012.04萬畝,占總發生面積的84.3%,總體防效82%~88.1%,預計挽回糧食損失13.6萬噸,實際損失2.9萬噸,農宅滅鼠370.48萬戶,占發生戶數的75.88%,總體防效84.5%~93.3%。。二是早稻中后期病蟲防治戰役。三是洪澇在后早稻病蟲害防治戰役。全區各級農業植保部門切實做好防治組織發動、宣傳培訓、試驗示范和技物配套服務。尤其是在6月份的防治關鍵時期,組織發動群眾進行應急防治。桂北、桂西等暴雨頻繁區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民搶晴用藥。全區早稻病蟲防治約4300萬畝,挽回損失約84萬噸。
3、抓好綜合防治示范,推動面上工作開展
制定下發《2023年全區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示范方案》,成立了以站長王凱學為組長、副站長黃光鵬、盧維海、總農藝師王華生為副組長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示范領導小組”,結合臨桂、象州、北流三個全國水稻螟蟲等重大病蟲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全區建設水稻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示范區30~40萬畝,要求在全區14個市的水稻主產區和螟蟲等重大病蟲害重發區建立1~2萬畝綜合防治示范區,面上各縣(市、區)也建設相應示范區,組織春季滅鼠、春灌滅螟、種子消毒、頻振殺蟲燈誘殺螟蟲、化學應急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防治規范,以點帶面全區防治工作開展。
4、推廣關鍵配套技術和配套服務,實行全程技術控害
在大區病蟲治理上,按照《廣西水稻主要病蟲綜合防治規范》,從稻田生態出發,推行“農業防治壓基數,科學用藥控為害,保護天敵促平衡”的防治技術模式,突出準確測報、達標防治、健身栽培、保護天敵和科學安全用藥,大力推廣水稻綜合防治規范技術,實行全程技術控害。在應急防治用藥上,大力推廣應用高效、低毒、對口防治用藥品種:稻瘟病:豐登、三環唑、春雷霉素等;紋枯病:井岡霉素、愛苗、紋枯凈等;稻飛虱:吡蟲啉(大功臣、蚜虱凈)、噻嗪酮(撲虱靈)等;三化螟、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抗蟲靈、殺蟲雙、殺蟲單、氟蟲腈;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消菌靈、菌毒清、三氯異氰尿酸等。在技物配套服務上,各級農業植保部門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和服務的功能和優勢,依靠網絡體系,積極開展技物結合、開方供藥、執法檢查等社會化服務,及時組織、供應高效對口農藥,搞好農資(藥)市場的執法檢查,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為病蟲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物資保障,防止坑農害農事件發生,保護農民利益,確保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全區重點推廣應用水稻重大病蟲主導防治用藥、農藥新品種及其相應配套技術,做好試驗示范,增加防治技術貯備和增強服務能力,通過技物結合服務,實現控害與效益的統一。
5、加強宣傳培訓,促進關鍵防治技術進村入戶
區、市、縣級植保站利用可視、網絡、報刊、雜志、示范現場、圩日宣傳、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加強水稻重大病蟲防治技術宣傳培訓工作。2023年我站與廣西電視臺合作拍攝《植保進農家》專題節目“病蟲測報與防治”于每周五12:30在廣西衛視播出,到目前為止已播出《第一代三化螟發生趨勢預報》、《上半年農作物病蟲發生趨勢預報及防治意見》、《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發生趨勢預報及防治》、《早稻中后期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及防治策略》、《早稻穗頸瘟發生趨勢》、《洪澇災后病蟲害防治》等節目16期。同時我站還向《廣西日報》、《南國早報》、《南方科技報》《廣西植?!返葓罂s志發布和傳遞防治技術稿件23次(件);不定期在廣西人民廣播電臺《金土地》欄目播報水稻病蟲防治知識、為農民解惑答疑25次。
6、持續開展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替代技術試驗示范研究工作
按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部署,廣西主要承擔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稻飛虱等水稻重大害蟲的替代農藥品種篩選、配套使用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等任務,繼2023年后持續開展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替代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究工作。10%吡蟲啉等四種藥劑防治水稻稻飛虱田間藥效試驗、30%氯甲胺磷乳油等五種藥劑防治水稻卷葉螟田間藥效試驗、48%毒死蜱等六種藥劑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間藥效試驗、13%春·三環可濕性粉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示范試驗、30%樂斯靈(氯胺磷)乳油防治稻縱卷葉螟藥效示范試驗、30%愛苗乳油防治水稻病害示范試驗、50%敵百蟲.氟腈乳油(虎蛙)防治三化螟示范、15%安打懸浮劑防治水稻縱卷葉螟試驗等試驗示范點分設于玉林、南寧、貴港市植保站、合浦、象州、柳江縣植保站。
三、存在問題
1、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質谷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雜交稻種植比例穩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慮;育秧方式的變革,“旱育稀植”、“免耕拋秧”、“拋秧”等栽培技術的推廣,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統一,田間苗情復雜;效益農業迅猛發展,栽培方式呈現多樣化;加上氣候變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農作物有害生物的結構也不斷變化,全區遷飛性、鉆蛀性害蟲發生嚴重,局部流行性部還發生偏早、為害嚴重,一些次要病蟲害上升,病蟲災變風險不斷增大,但相應的測報與防治技術跟不上,運作高效、反應快捷、多元投入、廣泛參與的病蟲防治機制也尚未形成,應急防治工作尤顯被動。
2、群眾施藥防治病蟲害觀念根深蒂固,對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尤其是禁用高毒農藥農作物病蟲防治工作有較大負面影響。
3、全區各級財政普遍困難,業務經費嚴重不足,部分縣市工作開展難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陳舊落后,新技術推廣難度大,工作開展不平衡。
4、農藥市場比較混亂,地方經營政策不一,農藥監督管理缺乏力度,假冒偽劣或陳舊失效農藥時有充斥市場,坑農害農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防治成效和新農藥、新技術推廣。
四、下半年水稻病蟲害發生趨勢與工作重點
2023年下半年,預計廣西水稻重大病蟲仍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其中:
三化螟 發生程度3(4)級,發生面積550萬畝,主要發生區域在桂東北、桂中的大部及桂西南、右江河谷的部分稻區;
稻飛虱發生程度4(5)級,發生面積900萬畝,全區大部稻區普遍發生;
稻縱卷葉螟發生程度3(4)級,發生面積700萬畝,主要發生區域在桂東北、桂東南、桂中的大部及桂西北、沿海的部分稻區;
稻癭蚊發生程度2(4)級,發生面積350萬畝,水利條件較好的歷史性發生區將偏重發生;
稻紋枯病發生程度4(5)級,發生面積1100萬畝,全區普遍發生,桂東北、桂東南大部稻區偏重發生;
稻瘟病發生程度2(3)級,發生面積400萬畝,其中桂東北、桂東南、桂西北等歷史性發生區及種植感病品種的稻區穗頸瘟偏重流行的幾率較大;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生程度2(3)級,發生面積250萬畝。主要發生區域在桂東北、桂西北、桂東南及沿海部分稻區;
農田害鼠發生程度3(4)級,發生面積850萬畝;
蝗蟲 由于上半年適宜氣候環境,宜蝗面積有所擴大,加上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蝗蟲(特別是東亞飛蝗)存在暴發為害的隱患。預計下半年土蝗發生面積100萬畝,東亞飛蝗發生面積10萬畝。
廣西農作物種植種類多,復種指數高,氣候溫暖濕潤,是我國多種農作物重大病蟲源孽生、越冬的主要基地之一,是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重大遷飛性害蟲國外蟲源遷入我國的橋頭堡,在全國重大病蟲大區域治理方面極具戰略地位。做好廣西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可極大減輕廣西以北地區尤其我國長江流域稻區的病蟲防治壓力,降低防治成本,事半功倍。2023年下半年,廣西將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在上級有關部門的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突出抓好以水稻為主的重大病蟲害防治組織實施、綜防示范和應急防治。防治補助經費主要用于重大病蟲害防治組織實施、應急防治體系機制建設完善、應急防治用藥補貼、病蟲情監測與災害調查、農民培訓與防治宣傳、防治試驗示范及技術研究等。
五、持續治理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蟲的對策建議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加強病蟲監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防治手段,增強技術創新和貯備后勁,創新防治技術模式和以民為本工作思路,逐步構建一個政府主導、多元投入、政策保證、運作高效、快速反應、農民廣泛參與的病蟲防治長效實施機制,使水稻害蟲綜合治理逐步進入可持續控制新階段。
1、加強重大病蟲監控基礎設施和體系建設,提高災害控制能力??傮w上,廣西水稻重大病蟲的監測預警與防治技術已較為成熟、規范,但監控基礎設施和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建設完善,尤其是應急防治體系和手段亟需健全改善。立足于糧食安全戰略要求,推進集重大病蟲監測預警、應急防治、農藥試驗和安全使用于一體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奠定水稻重大病蟲可持續控制的基礎。
2、加大救災減災投入力度,創新重大病蟲防治實施機制。水稻重大病蟲災害危及社會公共安全和穩定大局,是國家和政府必須重視和治理的自然災害。因此,立足本職,形成重大病蟲防治預案制度、專項基金機制和資金追加制度,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加大減災救災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個政府主導、多元投入、政策保證、運作高效、快速反應、農民廣泛參與的長效實施機制,是實現對水稻重大病蟲持續控制的關鍵所在。
3、加強技術協作和攻關,提高水稻重大病蟲治理水平。開展國際、省際間的技術協作和攻關,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水稻重大病蟲災變與成災規律及其生理生態學機制,開展病蟲抗藥性監測和作物品種抗性監測,著力開發以生物生態調控為中心的關鍵防治技術,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并與傳統手段相結合,不斷提高水稻重大病蟲治理水平。并與時俱進推進測報防治技術規范化、標準化進程,力求病蟲預報技術簡化與準確率相統一,防治技術模式更符合生態農業發展要求。
4、切實抓好農民參與式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工作。防治工作的實施主體是廣大農戶,基于IPM理論和參與式發展思想,開展以田間學校等現場方式為主形式的農民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工作,是推進水稻重大病蟲可持續控制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突破綜防技術及一切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頸瓶的唯一之路。一是繼續推進和深入實施水稻IPM的有關項目;二是形成水稻重大病蟲防治技術試驗示范制度,抓好示范樣板建設;三是以技術現場為主要形式開展農民培訓和防治戰役的發動實施,突出關鍵防治技術和安全科學用藥技術的示范和宣傳培訓;四是在信息農業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大眾傳媒資源,推進防治指導網絡化、可視化和咨詢智能化進程;五是大力培育、發展農民組織參與防治工作,有效協調解決病蟲大區統一防治與農民分散經營的矛盾,確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問:東北水稻秋收后還能種別?
米稻作生產區,可以明確的是,北方種完水稻是不能再種其它的莊稼的。在水稻的種植方式上一般南方是實行的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的種植模式,而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只能實行一年一熟的種植方式。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決定的。
無霜期比較短:無霜期是指一年當中從終霜到初霜之間的天數,雖然在剛下霜的時間內,水稻仍舊會生長,但是這個時候基本就要收割了,如果不收割就會影響到稻米的品質,黑龍江地區的全年無霜期多在90—120天之間,所以無霜期決定了水稻只能實行一年一季的稻作方式。
溫度較低:在北方,種完水稻后,基本在十月的中下旬開始收割,收割的季節北方溫度開始下降,等待收割完后,基本天氣溫度會降到零下,所以這么寒冷的天氣,農田大地里逐漸土地凍硬結冰,任何農作物都無法開展種植。冬季寒冷可以將土壤中的病蟲害直接凍死,阻斷了病蟲害對水稻的威脅,這也是東北大米好吃的一個原因。
積溫不夠:北方天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春天來的比較晚,而冬天來得比較早,水稻屬喜溫好濕的短日照作物,所以積溫在7000度以上的地方可以種植三季稻,而4500-7000的地方適合種植兩季稻,2000-4500度的地區只能種一季稻,黑龍江地區的有效生長積溫在2700度左右,所以只能種植一季稻,特別是黑龍江的稻花香品種,全年生產積溫要求在2750度以上,所以,很多當地農民為了保證水稻的成熟度,都采取兩段育苗的方式,提前在溫室大棚內進行催芽,然后再移栽到大地里進行插秧生長,以保證稻谷能夠完全達到生長所需的積溫。
所以,從以上因素來看,東北地區的水田種植水稻,只能進行一年一熟的耕種方式
版權聲明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轉載稿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原創文章,請轉載時注明來源(東北水稻病蟲害 東北水稻病蟲害多嗎:http://www.my1ofakindevent.com/nongyao/87640.html );3.網絡文章可能會經編輯修改或補充。